首页

umhom2

时间:2025-05-30 00:41:33 作者:(走进中国乡村)甘肃临夏牛产业探索文创伴手礼 延伸链条“闯”世界 浏览量:81252

  中新社甘肃临夏5月29日电 题:甘肃临夏牛产业探索文创伴手礼 延伸链条“闯”世界

  作者 闫姣 艾庆龙 张婧

  牛肉精细分割制成伴手礼,废弃牛骨变为特色艺术摆件,用小型牛雕塑组建牛文化展示区……在“无牛羊不成家”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对牛产业的深耕探索堪称极致,系列产品畅销世界各地。

5月28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新集镇杨坪村的养牛场。曹学忠 摄

  “从单纯养殖到全产业链发展,我们不断探索产业升级路径。目前,已形成养殖、精细分割、有机肥加工、餐饮等四大板块。”在位于临夏县新集镇杨坪村的养殖场,甘肃旭昊集团负责人杨旭林2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在牛肉分割车间,牛被精细分割为多个部位,骨头按牛肋排、龙骨、脖骨分类,搭配牛腩、牛脖等推出不同价位的礼品套餐。“我们研发的‘旭昊牛宴’系列包含从4人到16人不同规格套餐,满足多样市场需求。”杨旭林说。

  杨旭林坦言,其祖辈养牛采用粗放式放养。而今,牛产业成为“主业”,村子及周边村民对其养护更为科学精细。“牛喝的是雪山融水,吃的是添加了适量中成药、中草药的绿色无污染的饲草料。不仅要为母牛进行产后保健,还分阶段科学饲养小牛,精细化管理贯穿养殖全过程。”

5月28日,甘肃临夏县,航拍标准化养殖场。曹学忠 摄

  在该企业现代化养牛场内,电子大屏实时监控牛群的动态。养殖场技术员曹剑波介绍说,为培育优质肉牛,他们采用与传统养殖截然不同的科技化手段。通过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合作,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确保犊牛品质,“经过检验,我们养殖的肉牛肉质鲜嫩程度优于普通品种。”

  在牛产业链延伸上,临夏县还将目光投向文创领域。来自辽宁的雕刻师张志伟被聘请至当地,将牛骨转化为艺术品。“牛骨雕刻受材料限制,需结合其厚度和特性设计,拼接工序比玉石、象牙雕刻更为复杂。”他介绍说,其设计的牛骨雕刻作品融入当地牡丹元素,经取料、漂白、设计、裁剪、拼接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为牛产业链增添文化附加值。

  张志伟称,其设计涵盖临夏本土文化符号的伴手礼、骨瓷礼、家具装饰、乐器配件、文玩把件、生活器皿等骨雕系列产品,年产各类骨雕艺术品2万多件,实现牛骨“变废为宝”。

  牛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牛元素也千变万化融入当地日常生活。比如,用“牛”字设计而成的小花园,用小型牛雕塑组建而成的牛文化展示区,以及在旅游景区的牛摆件等。

  临夏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是古丝路南道重要节点。2024年,该县牛存栏达到13.25万头,系列产品在海外市场销售额达2.07亿元人民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2024年第一批典型执法案例(非煤矿山)

提出了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健全服务人口发展的劳动保障机制、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化人社接诉即办改革等7项改革任务。《清单》提出了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健全大龄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开展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行动、搭建“智能化、现代化、高效化”的人社网络直播间等内容,保障劳动者在京安心、安全就业,着力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水利部:2023年中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

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便利的支付环境可以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以及从事商务活动,从而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数百万境外来华人员使用了移动支付,仅2023年四季度,境外来华人员移动支付累计交易近3500万笔,金额达50亿元;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可以让外籍人员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温度,进一步促进中外交流、筑友谊桥梁。

贵州首趟中老跨境货物列车汽车专列发车

社会民生项目53项,总投资1063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78亿元,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生态环保、城镇建设等重点工程。

开封:非遗技艺火壶、打铁花同台表演 呈现“火树银花”奇幻效果

对于案件背后暴露出的建筑垃圾处理监管问题,青浦区检察院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青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时溯源查处提供建设工程渣土的源头工地,并作出行政罚款30万元;推动青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申报管理、事中事后及运输环节监管工作,全链条整治建筑垃圾行业。同时,联合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向党委专题汇报,推动出台全市首个县区级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实施意见,明确生态环境、绿化和市容管理等12部门职责,形成建筑垃圾来源可溯、去向可寻的闭环监管。

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看算力如何支持产业发展

陶源素影——史前彩陶联展》分为四个部分,即“远古神韵”“人面陶画”“鱼跃花开”“彩陶中华”。该展得到了福建省内外的21家考古、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共借展110余件文物精品,其中包括近50件一、二级文物。展览将持续至12月15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